加拿大求職|做不到一週被辭退、還差點拿不到薪水的經歷與反思
這篇文章分享我一開始利用加拿大打工遊學,課程結束後的Co-op簽證在溫哥華找和所學相關的辦公室正職工作,但卻做不到一週就被辭退外,還差點拿不到該有的薪水經歷與反思。內容主要分享我從面試到被辭退後和公司討回薪資的過程以及入職前和入職後就發現不太尋常的一些警訊,給大家避雷和參考。不過加拿大打工遊學的Co-op工作簽證規則本來就比一般工作簽證(打工度假一年工作簽或是留學生畢業後的工簽)限制更多、彈性更小,所以如果也是拿這個簽證的人建議可以提早準備找工作,就比較可以降低遇到雷公司的風險了。
打工遊學Co-op簽證通常只能在課程指定的實習期間做全職工作,像我之前是選擇6+6課程,就是前面六個月讀一個專業課程(如:銷售行銷、UI/UX、軟體工程等)後面六個月可以全職工作,所以找工作時間會比較緊縮,當你沒有因為簽證壓力或是金錢預算而急著找工作時,基本上就可以大幅降低遇到所謂的“屎缺”工作機率,因為會有更多時間去思考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
文章目錄
前言
剛來加拿大溫哥華是用打工遊學6+6 coop方式,希望可以同時讀書也同時有工作的機會,也因為不像讀研究所需要花大筆預算和時間,所以當初被這個優勢給吸引而決定獨自來一趟海外冒險之旅。
來溫哥華之前,也在網路上爬文到很多關於別人就讀打工遊學6+6 coop的心得,也大概清楚要找到與所學的相關工作會有難度,但還是看到有前人成功進入職場的例子,所以代表還是有一絲絲機會的。我也就這麼抱持著想要找到工作的決心,展開我的求職旅程😂 只是沒想到剛開局就不太順利,在這段找工作過程中,遇到了工作不到一週就被辭退外還差點拿不到該有的薪資,甚至後面離開公司後,老闆還打電話過來恐嚇和威脅的事件,我到現在回想起來真的覺得很莫名其妙…不過往好處想之後再遇到怎麼樣的爛事,至少不會比這個經歷還糟了吧,而且也因為這段經歷讓我更懂得去慎選工作,以及知道提早準備的重要性。
求職過程和背景
前面有提到,打工遊學課程結束後,後面六個月可以全職工作;但當時我對 Co-op 工作簽證 的規則其實有點誤解😅 我一直以為只要工簽還沒到期,就能合法工作。直到後來學校才告訴我們,Co-op 工作簽證必須跟著學校課程走,也就是整個打工遊學課程(6 個月上課 + 6 個月實習)一結束,就不能再繼續工作了😨 這項規則其實對當時的我和同學們都有點模糊。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拿到的工作簽證去申請 SIN Number(社會保險號碼),效期是和簽證到期日相同,直覺上會認為是可以一直工作到簽證時間結束那天,但實際上可能還是要依照簽證條件或是學校的指示說明為主。
當時也問了很多人和參加過這類課程的學長姐,他們也對實際規則都不是很確定,再加上有些雇主也不是很清楚Co-op 簽證的細節,導致常常會出現不同的理解與做法。後來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我還是遵守學校的說法就只用後面剩不到一年的簽證時間去找和所學相關的工作。
那段時間,每天幾乎都陷入在找工作苦海當中,投了上百封履歷,幾乎很少有回音,所以當時只要能遇到一個和所學相關的工作機會,對當時的我還說很像是一個救贖的概念吧,即便當時在面試時和進去之後,就發現是個妥妥的”屎缺”🤦🏻♀️ 但當時身在異地,不是英文為母語外,又沒有當地正規學歷和工作經驗,就覺得在這樣的條件下,能先累積一下經驗或先進去試試看再說吧,總之告訴自己不要太早主動提離職,畢竟工作真的不好找…當時還以最壞的打算去思考:反正大不了就是被辭退而已🤣
結果後來我真的做不到一週就被HR人資告知:老闆認為我不符合期待,明天就不用來了😅 很有趣的是,當時公司是在一個開放式辦公室,裡面只有HR人資和一位上週才加入的新員工,而老闆人也不知道跑去哪裡了,被告知當下是中午時間,HR人資其實也只是轉述老闆的話,也沒和我說是要馬上離開還是做到今天結束,更不用說需要交接了😆 我當時就當做到那天下班結束,然後剩下時間趕快把之前幫忙公司做的一些東西整理好、個人資料該刪除的刪除,並且多做一件保護自己的事情:以email方式並把整理好的檔案,簡要告知HR和老闆這是我在職所完成的任務(這麼做其實是順便留下自己有在你們公司工作的證據),以避免公司到時以一些奇怪名義賴帳不給薪資💩
薪資爭議與後續可怕經過
果然我預測的沒錯,被辭退後公司一直遲遲拖延薪資,我等到要一個月後,直接聯絡當時的HR人資,詢問是什麼狀況,用Email好幾次都不回我,最後好險有保留之前他聯絡我的手機號碼,就傳簡訊給他,結果好笑的是,他告訴我:他不在公司了🙂 請我直接去找老闆…本來還很擔心老闆不給薪資,但當時不知道她是心情好還怎樣,很快地把該給的薪資都和我確認好!OK! 我以為拿到該給的薪資後,事情就告一段落,我們就可以老死不相往來…沒想到….這又是另一個更荒謬鬧事的起點…
不知道是不是跟 HR 的離開有關,老闆後來才發現,我曾請 HR 幫忙簽署了一份學校的 Co-op 時數證明文件,而這份文件她本人並沒有過目,非常極度憤怒!直接打電話給我,語氣激動、幾乎是質問:
「為什麼沒經過我同意就讓HR簽名?你根本沒資格」「我並不承認你在我這間公司上過班」「你隱瞞事實,明明是 Co-op 簽證、還沒畢業,竟然還來應徵正職工作」
那些話就像刀子一樣句句刺進心中,你以為她只是指責就結束了嗎?沒有!
令人無法想像的言論,在後面…
當我正嘗試著解釋那份學校 Co-op 文件的用意,只是用來記錄工作的時數與狀況,老闆完全聽不進去,語氣越來越急躁,話也越來越毫無章法:
「你根本沒資格錄取,你是和 HR 勾結才進來的吧」「你是花錢買這份工作!」「你只是一個Co-op學生,根本沒有能力做這份工作、沒資格進來」
甚至還恐嚇說:
「要去聯絡學校,檢舉這份co-op文件是 “偽造的” 她不承認」「要打電話去移民局舉報我,把我趕出加拿大」
前面那些話,其實對剛來加拿大、對一切都還很陌生的我來說,有些讓人不知所措,無故在電話中遭受老闆的言語羞辱、恐嚇,更毫無理由地去誣賴我花錢買這個工作…怎麼解釋,她完全聽不進去🤷🏻♀️
當下整個人感到很無助,恐懼和憤怒的心情也交織在一起,一直到她說出:
「你根本沒有貢獻,把薪資還來,我就不計較」
那一刻我不是聽不懂她的話,而是不敢相信,這樣的話竟然會被說出口…
我試著讓自己冷靜下來,也越想越不對…明明是正大光明地在做事,為什麼要在電話裡,接受她一連串毫無根據的言語暴力?於是我開始反問她:
「當初妳沒有親自參與面試,現在來責怪我,到底是誰的問題?」「妳說我沒做事,但我在被辭退後有寄一封在職交接信,妳沒收到嗎?」「妳說要投訴給移民局、聯絡學校,請問理由是什麼?」
老闆沉默片刻
然後,直接把電話掛斷了…
電話掛斷的那一瞬間,突然分不清自己剛才是在和一位公司負責人對話,還是只是接起了一通來自情緒失控者的發洩…
這也讓我意識到: 自我價值,不該被否定來定義,更不該在不合理的對待中被一點一點抹去
被辭退的反思
這家公司從面試到入職,幾乎符合網路上分享的「屎缺工作」特質。整個過程都是由 HR 一人負責,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進去公司實體面試時,辦公室內只看到一位女生同事,環境非常冷清。其他辦公桌上幾乎沒有什麼個人物品,有些座位甚至是空的。當時我以為大家只是遠端工作,現在回想起來,這其實只是員工流動率高的警訊。
另外在入職前和入職後,還有一些警訊包含:
- 面試總共只有 HR 一關:如上所述在經歷過這輪和 HR實體面試後,隔一天就拿到Offer了!我當下結束時還詢問是否有第二關時,HR 回:「上層很忙,由我處理就行了。」當時覺得是流程快,現在只覺得很怪
- Offer裡的英文拼音名字和到職日期寫錯:面試隔天就收到 Offer,當下雖然驚訝,但更傻眼的是,文件上的名字拼錯外,連入職日期也寫錯… 一份應該謹慎處理的正式入職文件,卻出現這麼明顯的漏洞,真的是滿大的警訊耶!
- 還沒入職就被指派工作:收到offer後,HR 就先請我幫忙解決公司另一個網站無法登入的問題,整個工作還沒開始,就被拉進去協助處理爛尾…公司在工作分工上讓人有點摸不著頭緒,也讓我意識到工作和私人的界線之後可能也會分不清
- 入職後去辦公室只看到一位,才剛來兩天的同事:之前去面試時看到的女生已經不在了,這個是一位負責電商的男生,入職第一天只有HR和這位剛來不久的同事,我們的工作內容也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沒有人交接
- 信箱沿用前員工帳號:這其實也很荒謬,HR幫忙開通了一個專屬員工的工作信箱,看起來滿正式的,前面是自己的名字後面是公司網域信箱(ex: 個人名字@公司名稱.com)結果打開信箱一看,裡面居然還留著前員工的郵件紀錄,整個嚇到… 完全沒有隱私外,整個過程也很草率
- 公司資訊對外不對稱:面試前上過 LinkedIn 查公司資料,首頁上寫有 51–200 名員工,看起來像是間中型企業,實際入職後, 不只員工數令人產生質疑,公司內部管理方式也有很多疑問
這個經驗讓我學會知道 LinkedIn上,不是每一個有公司帳號的頁面,裡面的資訊都一定是真實的,尤其是「首頁的追蹤數」和「員工數」的部分,之後其實仔細研究會發現,點開員工數那邊,實際員工只有短短一頁,裡面不到10人,如果是 51–200名 至少會有兩頁吧 - Glassdoor一星評價:當初其實沒特別用這個網站去查公司評價,直到被辭退後才去查Glassdoor,不看還好,發現都是負評,甚至有人留言懷疑公司營運狀況不透明,流動率很高
經歷過這件事情後,難免會感到挫折與自我懷疑,即使早就有預感是個所謂的屎缺, 但當時已經投了上百封履歷,也面試過好幾家公司,也一直被發拒絕信或是沒有回應,那種失落感很大,所以我想就是因為在這樣的背景條件下,導致當時的我有點像是被蒙蔽雙眼,把對於工作的選擇標準降低再降低,沒有設定一個底線。
對於人生第一次工作做不到一週就被辭退,而且只以一個「老闆覺得你不適合的理由」趕走,這對當時的我來說心裡難免會感到挫折與自我懷疑,即便當時已經有最壞打算就是被辭退,但沒想到實際發生時,還是會產生這種負面的感覺,不過當時的心情也因為被簽證快到期給影響,同時想著:我又要回到找工作地獄了…要說開心解脫嗎也可以,確實心中那種每天要去這家公司的步伐都很重,也悶悶不樂,但也不想回到還要重頭面對找工作的苦海中吧…
不過也因為這份工作經歷,讓我重新去思考,是不是不應該每個Offer都要硬接,那份工作從我面試之前到進去工作之後,一直都讓我心裡有種「硬撐」的感覺,有點像是明知道這個工作不是可以久待的地方,但我卻為了想要累積所謂的當地工作經驗,而每天上班都感到心慌和無力感,最後硬撐結果反而只是浪費時間和消耗心力而已,累積的也不是所謂工作經驗,而是社會歷練吧(笑) 。
總結
這篇文章寫出來,一方面是提醒自己曾經所經歷的職場教訓。或許這段過去對我來說像是一道傷口,但同時也可以當作是成長的養分,推著我往更好的方向前進。我知道在加拿大或是海外其他地方,也有許多人剛來時因為人生地不熟或是簽證壓力,而面臨過類似的狀況。希望這篇分享,能陪伴在海外找工作的朋友,我們都在適應與努力的路上,一起加油!
另外我後來才大概了解,加拿大打工遊學(6+6)和加拿大打工度假的差別,詳細對於這兩者(打工度假&打工遊學)的差異我也以個人心得方式非專業整理在下方文章,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
➜ 延伸閱讀【加拿大打工度假與打工遊學比較|5 大差異+適合對象一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