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工作|文組跨領域到科技業的過程
從小在台灣長大的過程裡,一路按照傳統的教育體制走到大學畢業。等到讀完書畢業後,才發現自己對未來沒有明確方向…大學主修社科領域,畢業時看著同學有人準備公職、有人繼續讀研究所,而我只知道這兩個都不在當時的範圍裡,然而那時也不清楚自己還能做什麼工作?
這份20出頭的迷惘和徬徨,就這樣帶我展開一趟奇幻冒險旅程,也就這麼走到現在的加拿大!
因為陸續收到IG筆友們詢問關於加拿大求職和個人經歷的問題,也整理成這篇文章。主要分享自己如何在文組背景下跨領域轉職,以及過程中的心路歷程。無論你是正在找方向,或只是想了解海外職涯故事,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來一些啟發或參考。
文章目錄
文組畢業後的迷茫
身為文組大學生、主修社科領域的我,在畢業那年開始感受到強烈的職涯焦慮。同學中,看到有人在準備公職考試甚至已經上榜,有人繼續讀研究所,而我只知道這兩條路不在我當時的選項裡。
迷惘和徬徨席捲而來,是一種強烈的空白感「不知道自己還能做什麼」的感覺。
因為社科領域的課程主要是偏重理論、研究、人文思維這方面,比較常接觸的是政府機關或非營利組織,和公司職場實務的連結並沒有很多。回頭盤點自己經歷,大學四年下來幾乎沒有能放進履歷的實戰職場經驗;臨近畢業時,我就像一張白紙,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相對來說,同樣是文組但讀商管或大傳相關科系的同學,即便沒有實習,課堂上學到的內容多半會和產業接軌,也比較容易可以轉換成職場經驗,這份落差也讓我感到特別焦慮。當時腦海中甚至時常冒出一個念頭:「我是不是選錯系了?」
時間無法重來,也只能向前看並且趕快找尋方法去解決問題,職涯問題一直讓我焦慮很久,但當時唯一能快速補足的職場能力,大概就是英文了吧,也聽到很多過來人分享英文在職場上的重要性,所以就在大學畢業那年,先把「考取多益」當成短期目標,讓自己不至於完全沒有競爭力。
為什麼會接觸到科技業
為了不讓自己像行屍走肉般渾渾噩噩,當時先訂下考多益的短期目標。但即使如此,這個目標並沒有真正解答我的職涯困惑,我依然不確定自己要做什麼工作,於是我開始主動向外尋找更多可能性。那段時間,我上網查各種資料、跑圖書館借書,也有報名參加市政府青年局提供的免費職涯諮詢。
就在這段探索的過程裡,我偶然在雜誌人物專訪中,看到一個新興職業「使用者研究(UX Research)」。受訪者的本科背景和我相似,他分享了自己的工作內容,以及如何走進這個領域,這個工作讓我感到很有興趣,但仔細研究會發現要進入這個領域門檻其實很高,看了求職網的職缺說明,很多公司會把UX和UI當作一個職位,但是UI這個職位其實又比較偏向設計端…總之,當時我沒有公司實習經驗、沒有相關背景和人脈,要直接以大學畢業新鮮人方式進入UX 領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有試過投相關職缺,完全!無聲卡謝謝再聯絡…)。
所以我只好轉換思路,既然無法一開始就進入理想職位,那就先進入有相關職位的公司吧。於是選擇網路科技產業中的基層職位做起,一邊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一邊觀察公司裡 UX 相關團隊的同事在做什麼;慢慢地,我也發現除了 UX外,還有其他職位的工作也讓我產生興趣,像是數據分析、產品營運等等,這些領域都和使用者、產品息息相關,同時也開啟了我對職涯有更多的想像,也讓我知道,自己不能一直被「社科背景」給框住。
文組跨領域轉職:邊工作邊自學
轉職的過程並沒有想像中簡單。俗話說:職場不是學校,員工是領薪水來做事的,不是繳學費來學東西。
我一開始也是只能先把自己本分的工作做好,等到比較上手後,才開始觀察這些有興趣的職位都在做什麼,以及會用到哪些工具或技能。因為當時做的是基層工作,壓力相對沒那麼大,也就更能利用下班時間充實自己,彌補轉職需要加強的能力。我先從網路課程開始自學和練習,把「補足職場技能」當成短期目標。
這些嘗試雖然一開始很生硬,但也慢慢累積出一些能放進履歷的內容。後來,我才有機會轉職實際參與公司專案,把所學應用到真實的工作情境中,並逐漸累積作品集和專案經驗。主要應用到的技能大多和數據分析、產品專案相關,這些經歷也讓我真正踏出跨領域的一步,也為後來到加拿大讀書和工作開啟一扇窗。
加拿大工作的契機
在台灣累積了至少三年的正職工作經驗後,心裡始終有個念頭:很想去國外看看!大學已經錯過交換學生的機會,畢業後一路在職場工作,中間沒有休息過;雖然對於國外的生活完全零經驗,但也充滿各種想像和期待,也很好奇,如果把自己放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會不會找到新的可能性?
於是,我一邊工作存錢,一邊準備需要出國的英文檢定(雅思)。成績出來後,我開始去諮詢不同的留學代辦,當時原本考慮去申請英國研究所,但後來有一間代辦聽到我的顧慮後,提出了加拿大打工遊學Co-op的選項。這個方式的最大優點是時間短、成本低;缺點則是學校畢業後不算正規學歷、畢業後求職也有難度;相較之下,研究所的優勢在於如果之後想回台灣工作,學歷認可度高、學校與校友資源豐富,對想找到理想工作確實更有幫助,但缺點就是花費超高、時間也長!
總結來說,兩種方式確實都能讀書,也都有機會在當地找到工作,只是在時間、金錢和簽證等資源上差異很大。當時我自己做了一份比較表和 SWOT 分析,考慮和研究很久,才選擇了先以加拿大打工遊學Co-op,作為自己海外生活的第一步。
總結
賈伯斯曾在演講中說過:「人生的每一個點,只有回頭看時,才會連成線。」回顧我的職涯,從大學社科領域畢業,一開始以為自己可以走向使用者研究(UX),但在發現自己的經歷不足後,只能先從相關產業切入,慢慢累積經驗。在過程中,接觸到數據分析、專案管理等不同工作,才逐漸摸索出方向,也更理解自己的可能性。
現在的工作主要是透過數據分析使用者資料,雖然和最初想像的 UX 不完全相同,但也讓我在這一路上的探索中找到了一些答案。未來的路我其實也還不確定會走到哪,但相信每一次的嘗試,終究會在某個時刻連成線,成為前進的養分。
如果你也正在思考文組出路或海外工作的可能性,希望這篇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參考和幫助。也歡迎追蹤我的 IG @vanote_ca,會不定期分享更多關於加拿大生活和相關內容~有任何問題或是想許願的主題都可以再留言告訴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