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求職必備|英文履歷撰寫全攻略
剛開始準備海外工作、踏入加拿大求職市場的時候,我也曾經卡在第一步:「到底要怎麼寫英文履歷?」
在台灣時,我最多只寫過「英文自傳」,對真正的英文履歷沒有太多概念。是在準備加拿大求職的時候,才開始一步步摸索,慢慢開始學習;雖然網路上很多人推薦 Canva 上的履歷模板,我自己也試用了不少,但總覺得不太適合:不是設計感太強、不夠正式,就是格式太固定,經驗一多就會塞不下…最後我選擇自己從頭打造履歷,一版一版調整,再透過「試投看看有沒有回音」來優化內容。每一次修改、每一次等待,其實都是一次學習,也讓自己的履歷更清楚,也更容易被看見。
這篇文章,記錄的是我從剛來加拿大時,一路摸索、反覆修改履歷,到現在比較掌握職場邏輯後,花了近兩年整理出來的心得與實戰筆記。我把這一路上學到的履歷架構、撰寫觀念、常見錯誤都整理在這篇文章中,希望能幫助也在求職路上的你,少繞點冤枉路。不論是申請餐廳打工、零售工作,還是辦公室職缺,大多都需要一份正式的英文履歷(Resume)。而履歷不僅要內容完整,更需要有清晰的排版與專業格式,因為版面與閱讀體驗,往往會直接影響雇主是否願意繼續看下去。清楚的結構 + 突出重點的表達方式,才有機會讓你從眾多履歷中脫穎而出
文章目錄
(一)英文履歷與台灣制式履歷有何不同?
如果你過去只寫過中文履歷,那麼剛開始撰寫英文履歷(Resume)時,很可能會感到陌生或不知從何開始,英文履歷不太是「語言上的直接翻譯」,而是需要考慮「職場文化與思維方式的轉換」。下面分享一些在北美或是加拿大常見的履歷,和台灣的履歷有幾個明顯不同:
1. 沒有照片、年齡、婚姻狀況等個資欄位
在台灣,有些公司會提供固定履歷格式讓我們在履歷上放上大頭照,並附上出生年月日、性別、婚姻狀況等基本資料,甚至有些還會需要填寫父母的工作背景。但在加拿大,這些內容都屬於個人隱私且與工作能力無關,這裡比較專注在保持專業、聚焦在經歷與技能上。
2. 自我介紹方式
台灣有些公司會要求你在履歷之外附上一份自傳,像是在說一段個人成長背景與工作心路歷程。但在加拿大不太會有自傳這個詞;如果需要額外說明自己為何適合這份工作,會以另一份文件來呈現,那就是:求職信(Cover Letter)。不過不是每間公司都要求,通常會在職缺說明中註明是否需要附上。而履歷本身則會在開頭放一小段 2–4 行的簡短介紹,稱為 Resume Summary,重點是讓 HR 快速掌握你的核心專業與應徵動機。
3. 格式排版
在台灣找工作時,很多人會下載像 104 提供的履歷模板來填寫,有些公司甚至會要求使用指定格式。
不過也有不少人(像我)會選擇自己排版履歷,用顏色、圖表或照片來凸顯個人風格。而在加拿大,通常都沒有一個「制式履歷表」,但有些較規模的公司會要求你從官網直接投遞,並且需要先註冊帳號,透過線上應徵系統填寫基本資料,例如:
- 工作經歷(公司名稱、職稱、任職時間)
- 學歷(學校名稱、主修科系、就讀期間)
不過,這些系統通常仍會要求你上傳一份完整的 Resume 檔案,用來補充你填寫欄位中無法展現的細節與經歷。整體來說,加拿大這邊特別重視履歷的可讀性與邏輯性:清楚分段、有層次感的排版,比過度設計的視覺效果來得更加分,使用一致的字體、適當的空白區域、明確的段落標題,反而更能幫助 HR 快速抓到重點唷。
(二)英文履歷怎麼寫?從格式到內容一次整理
在大致了解加拿大(或北美)履歷和台灣制式履歷的差異之後,接下來這一章,想帶你一起認識英文履歷的基本架構與內容組成。不論你是第一次寫履歷,還是想重新整理自己的版本,掌握這些格式與寫法,會讓你在求職時更有方向,也更容易被雇主快速看見。
1. 基本格式規範
♦︎ 長度建議:
初階或轉職者建議 1 頁;有多年經驗者最多 2 頁。雇主通常在幾秒內決定是否繼續讀,所以簡潔有力最重要。不過普遍來說,保持一頁就行!
♦︎檔案格式:
儲存為 PDF,避免格式跑版。檔名建議:「FirstName_LastName_Resume.pdf」。
♦︎字型與排版:
使用清晰字型(如 Arial、Calibri、Helvetica),字體大小 10~12 pt,標題可用 14 pt。段落留白、重點加粗、整體一致是關鍵。
2. 英文履歷常見內容架構
♦︎ 聯絡資訊(Contact Information)
- 姓名、手機號碼(建議留下當地號碼)、Email、LinkedIn(如有)
♦︎ 個人簡介(Summary)
- 用 2~3 句話總結你是誰、擁有哪些經驗、正在尋找什麼樣的職位
- 範例:Analytical Business Analyst with 4+ years of experience in turning data into strategic insights. Skilled in stakeholder communic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Seeking to contribute to data-driven decision-making in a fast-paced organization.
♦︎ 技能(Skills)
- 與申請職缺最相關的硬技能(如 Excel、Photoshop、Google Ads)與軟技能(如 Communication、Teamwork)
♦︎ 工作經驗(Work Experience)
- 由近到遠列出相關經歷,每個工作包含:
- 職稱、公司名稱、地點、任職期間
- 使用 Bullet Points 強調成果,盡量量化(Ex: Increased sales by 20% within 3 months)
♦︎ 學歷(Education)
- 學校名稱、學位、畢業年份(可省略高中以下學歷)
- 若剛畢業,可將此區放在 Work Experience 前面
♦︎ 其他(Others)- 可根據應徵職缺、個人狀況自由調整是否要加
- Volunteer Experience(志工經驗)
- Certifications(證照)
- Projects(作品或專案)
- Languages(語言能力)
(三)4個常見錯誤與履歷地雷
在履歷還沒被打開細讀之前,HR 往往只花短短幾秒鐘就決定要不要繼續看下去。有時候,不一定是你不夠優秀,而是履歷上的一些小細節:像是排版、用詞或格式不夠清楚,不容易讓人快速掌握重點,就可能會間接影響了第一印象。在加拿大,一個職缺一天內收到上百封履歷是很常見的事(以辦公室熱門工作為例),想像自己如果是 HR,也很難有時間逐字細讀每一封履歷,通常都是先快速掃過,看哪份資料清楚、有亮點,才會停下來仔細看。
以下整理幾個在履歷撰寫時容易忽略掉的小細節,有些也曾是自己親身踩過的地雷,希望能幫助你避開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或遺憾。
♦︎ 內容堆太滿,一頁擠好擠滿
為了想讓履歷看起來「資歷豐富」,有些人會把所有經歷都塞進一頁,而忘記整體閱讀順暢的重要性,千萬不要把字體縮到最小,幾乎沒有留空白,這樣反而會讓 HR 或招募主管看得很吃力,不容易抓到重點。
👉 建議:一頁最多放 3~4 段經歷,每段保留空間感,重點才跳得出來。
♦︎ 描述內容太籠統,沒有具體成果
這點我覺得超重要!我一開始寫履歷的時候,也常常卡在「要怎麼寫出成果感?」像是之前寫廣告分析的經歷,就會很直白地寫 “Responsible for tracking ad performance and generating reports” 雖然這句話沒錯,但看起來就像是在「寫流水帳」,也很難讓 HR 具體知道做了什麼、有什麼貢獻。後來我開始試著加上工具、數據、成果,把內容改成這樣“ Managed Meta Ads campaigns for app installs in the Europe market, optimized audience targeting and creative strategy, resulting in a 15% increase in conversion rate within two weeks.” 上面舉這個範例我寫得比較長,但其實還可以再縮減一些,主要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狀況和所找的職缺做調整,重點是讓人看得出你會做什麼,以及你帶來了什麼具體成果。這樣的寫法,會比單純說「我做了什麼事」更有優勢。可以讓 HR 清楚知道負責過哪個市場、使用了哪些方法、是否有優化成效,也更容易在眾多履歷中被記住~
♦︎ 誤用第一人稱(I / me / my)或是使用過多「被動語氣」
在撰寫英文履歷時,通常不需要使用第一人稱(像是 I、me、my)。例如寫成 “I analyzed data and created dashboards” 雖然是正確的英文,但在履歷裡會顯得比較口語、也不夠精簡。另外也建議多使用主動語氣。
像是直接以動詞開頭的句子,例如 “Analyzed”、“Built”、“Improved”,會比 “Was responsible for…” 或 “Was assigned to…” 更直接有力,也更能呈現你主動參與的角色。
如果你也常常卡在動詞怎麼寫、用哪個比較有力,我有整理一份常見的英文履歷動詞範本,
像是「優化」、「協助」、「分析」、「提升成果」等等都對應了多個表達方式~
👉 想知道更多英文動詞用法,可以到工具包這裡看看
♦︎ 缺乏一致性與可讀性
有些履歷排版混亂、字體大小不一、標題格式每段都不同,看起來讓人難以專心閱讀。建議整份履歷使用統一的字體、清楚的標題階層(例如用粗體+大一號字體呈現職稱)、以及一致的時間格式(如「May 2023 – Present」整份都用這種寫法),提升整體閱讀流暢度與印象分數。
(四)如何用關鍵字優化你的履歷
在加拿大或北美找工作,很多公司會先透過 ATS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履歷篩選系統,
當你上傳履歷時,這個系統會先根據職缺裡的關鍵字,自動過濾出「相符」的履歷,HR 才會進一步查看。這代表你即使履歷內容很完整、經驗再豐富,如果沒有使用對的詞彙,也有可能直接被系統略過刷掉。這也是為什麼「關鍵字優化」這麼重要~不只是要把經歷寫得完整,更要用對的語言,才能讓履歷順利通過系統這道無聲的門檻。也因為這樣,在這裡很多人會傾向爭取內部推薦(referral),當有人能幫忙把履歷親自交到 HR 或用人主管手中,就能直接略過系統的初步過濾,讓你多一分被看見的機會。所以在北美求職時經營 LinkedIn 也顯得格外重要,它不只是能線上履歷,更是你建立人脈、釋出專業形象的入口。
♦︎ 怎麼找出這些關鍵字?
- 仔細閱讀職缺描述(Job Description)把職缺中重複出現或特別強調的詞記錄下來。
- 參考多個類似職缺,看看同樣職位其他公司要求的共通技能。
- 用線上工具協助分析(如:Jobscan、SkillSyncer),把你的履歷和 JD 丟進去比對,看看缺了哪些關鍵詞。
關鍵字就藏在每一份職缺說明(Job Description)裡,通常出現在職缺描述中的職位技能、工具名稱、專業術語或行業用語。你可以從中找出出現頻率高、語氣明確的詞彙,像是以廣告分析(Analyst)職位為例子:
- 常見技能(如 Google Analytics, SQL, A/B testing)
- 工作內容描述中的動詞(如 Optimize, Analyze, Manage)
- 特定工具或平台(如 Meta Ads Manager, Tableau, Shopify)
♦︎ 如何自然地加入關鍵字?千萬不要硬塞!關鍵字應該出現在:
- Summary 自我介紹段落(簡短點出你擅長什麼)
- 職稱下的職責描述(用 bullet point 寫你做過的事)
- Skills 技能區塊(清楚列出工具、技術)
假設職缺中提到:
Looking for a candidate who can optimize ad performance, analyze ROAS, and manage Facebook Ads campaigns.
那麼你的履歷中可以這樣撰寫:
✅ Optimized Facebook Ads targeting and creatives, resulting in 20% improvement in ROAS
✅ Analyzed ad performance across 3 markets using Meta Ads Manager and Google Sheets
可以用類似的詞語回應職缺需求,這樣較容易通過 ATS 也更精準地對到 HR 要找的人。
📎 小提醒:上面這些句子只是範例參考,實際撰寫時還是需要根據自己的經歷調整內容,這樣才會更真實、有說服力;以及應徵不同職位所關注的關鍵字不同,也建議可以針對每一份職缺客製化履歷內容,而不全都是套用同一份去投。
(五)如果你也正在準備英文履歷
你也正準備在加拿大或北美開始你的求職之路嗎?希望這篇關於撰寫英文履歷的小技巧,能幫助你釐清方向,讓你在準備履歷的路上,多一點方向,也少一點迷惘。如果你還是不太確定履歷該怎麼開始寫、或不知道怎麼把經歷整理成一頁,我這邊也準備了一份參考用的完整履歷範本。
最後想說:
履歷不是一張完美的紙,而是一份讓你邁出下一步的工具。
希望這篇文章能陪你走過準備的這段路上,也祝福你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 🌷
如果你對在加拿大生活、求職中遇到疑難,可以追蹤IG看更多
我會在那裡分享一些溫哥華的生活日常、美食小店、旅行整理